Wikia攝影教室
Volgarv留言 | 貢獻
Volgarv留言 | 貢獻
第167行: 第167行:
   
 
* Olympus E-330 (2006年1月上市):世界上第一款擁有電子式觀景窗,采用實時取景(原廠稱為Live View)的DSLR。Olympus在E-330的光學觀景窗內裝置了一個小型的CCD感應器,取得與觀景窗中看到一模一樣的影像但顯示在機背的LCD上。雙感測的方式,以較小的感測器,提供 A Mode 時,全時預覽 AF 拍攝。
 
* Olympus E-330 (2006年1月上市):世界上第一款擁有電子式觀景窗,采用實時取景(原廠稱為Live View)的DSLR。Olympus在E-330的光學觀景窗內裝置了一個小型的CCD感應器,取得與觀景窗中看到一模一樣的影像但顯示在機背的LCD上。雙感測的方式,以較小的感測器,提供 A Mode 時,全時預覽 AF 拍攝。
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可選擇B Mode,使用Live MOS感應器來取景,但缺點是[[鏡後測光]](TTL)與[[自動對焦]](AF)這兩種功能會暫時無法使用。
+
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可選擇 B Mode 使用Live MOS感應器來取景,但無法使用 光學觀景窗,也無法 AF,但可以做 10X 的放大檢視
   
 
===[[松下電器]](Panasonic)===
 
===[[松下電器]](Panasonic)===

於 2007年5月27日 (日) 06:14 的修訂

檔案:Nikon D70 DSLR.jpg

一架由日本相機廠Nikon出品的數位單眼相機

-{zh-cn:數碼單鏡反光相機;zh-tw:數位單眼相機;zh-hk:數碼單鏡反光機}-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常簡稱為DSLR)-{zh-cn:,簡稱數碼單反相機;zh-tw:,}-是一種以-{A|zh-cn:數碼;zh-tw:數位;zh-hk:數碼}-方式記錄成像的照相機。屬於數位靜態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 DSC)與單眼相機(SLR)的交集。


特色

  • 記錄媒介

相對於傳統使用的-{A|zh-tw:單眼;zh-cn:單反}-相機,數位單眼相機是以電荷耦合二極體(Charged-Coupling Diod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之類感光板元件捕捉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的光線,轉換為電子訊號以數位方式儲存於特定規格的儲存媒介中(通常是快閃記憶體類的設備),以取代傳統單眼相機的溴化銀鹽-{A|zh-tw:底片;zh-cn:膠片}-

  • 光學原理

相對於一般的消費型數位相機,數位單眼相機具有截然不同的光學特性,例如只使用-{A|zh-tw:光學觀景窗;zh-cn:光學取景器}-(Optical View Finder,OVF)來取景,觀景窗內的影像是利用稜鏡或其他光學原理折射自主鏡頭(一般消費型相機的觀景窗大都採用數位顯示或複眼成像原理來運作)。

然而,DSLR(乃至於所有的SLR)依靠反射原理取景而不能使用機背的LCD顯示器來呈現畫面,是基于原來膠片單反相機的結構背景,因此是一種功能上的限制而非優勢。不過2006年時Olypmus E-330相機的推出突破了傳統,同時采用了OVF和EVF(電子觀景窗)兩種取景方式,更加接近一般數碼相機的使用,使得普通數碼相機和數碼單反相機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

  • 鏡頭

數位單眼相機與大部分的單眼相機一樣,通常都是採取鏡頭可拆換(Interchangable Lens)的設計。但要注意的是,這特性只是在大部分的此類相機上成立卻並非永遠成立,市面上仍有少部分使用單眼光學原理的數位與銀鹽相機,其主鏡頭與機身採一體製造不能拆換的設計。

  • 焦長比

由於大面積的數位感光板製造成本高昂,迄今只有最昂貴的頂級專業單眼數位相機,才會配備尺碼相當於35mm銀鹽底片的全片幅(24mm x 36mm)感光板。除此之外,與一般的數位相機同樣,大部分的數位單眼相機都是採用面積小於35mm底片的感光板。依照光學原理,由於小面積感光板所需的成像圈較小,因此感光板離成像鏡片的距離可以設計得比35mm相機短,依照光學原理,較短的成像焦長配合上一樣曲光率的鏡片,結果是其採像焦長會比35mm來得長,而此焦長增加的倍率,正好就是數位感光板與35mm底片的對角線長度比一致,稱為焦長比。焦長比是只有可以拆換鏡頭、但卻又未使用全尺碼感光板的數位單眼相機才需注意的特殊性能數據。

依照此特性,一架搭載尺碼相當於先進攝影系統(Advanced Photo System,APS)底片面積大小感光板的數位單眼相機,其焦長比大約是在1.6:1左右。如果我們在這架數位相機上裝置一焦長200mm、35mm傳統單眼相機使用的定焦鏡頭,則它實際上的成像焦長會相當於200mm x 1.6 = 320mm,這原理可以類推到各種焦長不同的定焦或變焦鏡頭上。

  • 數位單眼相機專用鏡頭

近年來由於數位單眼相機的普及,有許多光學廠商開始製造一種針對非全尺碼感光板數位單眼相機而開發的數位專用可拆換鏡頭,這種鏡頭擁有適合數位相機的成像圈大小。其優點是在同樣的焦長下,數位專用的鏡頭無論是體積、重量還是成本都能比傳統銀鹽相機降低,但是,如果我們將數位相機專用的鏡頭裝在傳統銀鹽單眼相機上使用的話,會在畫面中出現所謂的「暗角」現象,也就是成像圈包含不了整個底片的範圍,因此在底片的邊緣處產生黑色的陰影。嚴重時,甚至會發生鏡片組在近端(廣角端)時觸碰推擠到感光板造成損壞的可能。

除了成像圈大小的差異外,由於稜鏡效應,玻璃與塑膠等組成鏡頭透光部位的物質,對於各種顏色的光線之折射率有落差,因此容易在鏡頭處於廣角端時,於畫面的邊緣產生滲色現象(同一個影像不同顏色的部分,因為折射率不同而而在畫面邊緣處分開),降低畫面的銳利度。這種情況雖然在傳統相機上也會遇到,但在數位相機上卻特別明顯,為了解決這問題,通常要配合數位攝影而開發的鏡頭都會加裝特殊的低色散鏡片或於鏡頭上鍍上特殊鍍膜,這也是數位攝影適用或專用鏡頭在設計上一個與以往不同的特色。

DSLR一覽

從早期以傳統單眼相機為基礎加裝數位機背(Digital Camera Backs),一直到今天專門針對數位需求而開發的專用機種,DSLR已經逐漸取代銀鹽相機在專業領域的市場佔有,變成市場主力族群,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傳統相機光學名廠的加入。迄今為止曾推出DSLR產品的廠商或品牌包括了佳能(Canon)、康泰時(Contax)、富士(Fujifilm)、柯達(Kodak)、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2003年以前原稱Minolta)、尼康(Nikon)、奧林巴斯(Olympus)、賓得士(Pentax)、適馬(Sigma)等廠商,而原本主要從事消費電子產品製造的大廠-{A|zh-tw:新力;zh-cn:索尼}-三星(Samsung)分別在2005年中及年底宣佈透過與既有光學廠合作的方式投入DSLR市場,而成為最新的參與廠商。在這些品牌廠商中,柯達雖然是最早將數位感光技術應用在單眼相機上的廠商,但由於該公司的產品都是以其他品牌的傳統相機為基礎進行感光元件部位的改裝,因此在定位上與其他的專用機種還是有點不同的。除此之外,中片幅相機專業廠間宮光學(Mamiya-OP)也在2005年底正式加入數位相機市場,推出世界第一款數位中片幅相機Mamiya ZD。

愛普生(Epson)曾在2004年時推出過一款名為R-D1的鏡頭可交換式數位相機,2006年再推出名為R-D1s的改良版機種,但在光學原理上這系列相機其實是一種測距連動相機(RangeFinder Camera),與單眼反射成像(Single Lens Reflex)原理有所不同,嚴格上這款相機並不屬於DSLR相機的族群,但為求詳盡還是將其列出作為參考。

佳能(Canon)

  • Canon EOS D-30(2000年4月):使用3.0百萬畫素等級CMOS感光元件,第一架針對數位需求而開發的Canon相機,焦長轉換率1.5x。
  • Canon EOS-1D(2001年8月上市,已停產)
  • Canon EOS D60(2002年1月上市,已停產)
  • Canon EOS-1Ds(2002年8月上市,已停產)
  • Canon EOS 10D(2003年1月上市,已停產)
  • Canon EOS 300D(2003年7月上市,已停產):又稱為EOS Kiss Digital(日本市場)或Digital Rebel(北美市場)
  • Canon EOS-1D Mark II(2003年12月上市,已停產)
  • Canon EOS 20D(2004年7月上市,已停產)
  • Canon EOS-1Ds Mark II(2004年8月上市)
  • Canon EOS 350D(2005年1月上市):又稱為EOS Kiss Digital N(日本市場)或Digital Rebel XT(北美市場)
  • Canon EOS 20Da(2005年2月上市):只在日本市場銷售的天文攝影專用EOS 20D衍生版。
  • Canon EOS-1D Mark II N(2005年7月上市)
  • Canon EOS 5D(2005年7月上市)
  • Canon EOS 30D(2006年2月上市)

康泰時(Contax)

Contax原本是德國光學名廠卡爾·蔡斯(Carl Zeiss)自己擁有的相機品牌,在1970年前後由於與日本電子相機大廠八州精機(也就是今日的Yashica)合作,生產線由德國完全轉移到日本境內而成為純日本生產。1983年10月時Yashica被京瓷(Kyocera)合併,Contax因此成為Kyocera旗下的品牌。不過,由於獲利不佳,在經過多年的經營之後,京瓷已在2005年4月時宣佈要結束Contax事業群的運作,而包括旗下唯一DSLR產品--Contax N Digital--在內的全部攝影產品陣線都陸續在2006年時停產。

  • Contax N Digital(2000年6月上市,已停產):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全尺碼(長寬為36mm x 24mm,約與傳統35mm相機用底片相同)CCD的DSLR,實際上的畫素為6.0百萬。

愛普生(Epson)

  • Epson R-D1(2004年2月上市):世界上第一款數位化的測距連動相機,是愛普生與日本光學公司柯西納(Cosina)合作開發,使用6.1百萬畫素等級、APS-C尺碼的CCD作為感光元件,可以使用萊卡(Leica)M Type系列的鏡頭。
  • Epson R-D1s(2006年2月上市)

註:Epson R-D1及R-D1s並不屬於DSLR一類。

富士(Fujifilm)

  • Fujifilm FinePix S1 Pro(1999年12月上市,已停產):3.4百萬畫素等級的DSLR,但由於使用富士獨特的蜂巢狀晶格排列CCD(富士稱其為SuperCCD技術)而非一般的棋盤狀排列,因此可以製造出比CCD畫素值還高的6.13百萬等級影像。由於富士本身並沒擁有傳統單眼相機產品,因此是借用Nikon F60為基礎改良而成,可以支援所有符合Nikon F鏡頭接環規格(F Mount)的交換式鏡頭。
  • Fujifilm FinePix S2 Pro(2001年12月上市,已停產)
  • Fujifilm FinePix S3 Pro(2004年1月上市)

柯達(Kodak)

柯達可以說是最早將數位與攝影結合在一起的一家公司,自1991年的DCS100開始,他們推出了前後多代的DSLR產品,主要都是以專業用途為主採高價位導向。由於柯達主要擅長的是感光技術而非相機製造,因此他們歷代的產品都是以其他相機大廠所推出的傳統單眼相機之機身為基礎,加上數位感光元件而改良成DSLR。除此之外,他們也針對其他廠牌的相機推出專用的數位機背(Digital Camera Backs),其餘品牌廣及歐日多個相機品牌,規格上也不是只有35mm相機才適用。可惜的是,柯達公司業已在2005年5月公告他們停止生產所有專業數位單眼相機產品,因此DCS系列專業用DSLR也已走入歷史。

  • Kodak DCS100(1991年上市,已停產):以Nikon F3為基礎所推出的DSLR。比較特殊的是,DSC100是一架少見儲存資料的媒介不在機身上的相機,而是利用訊號線將感光板所得到的數位資訊,送到一個外接的數位儲存單元(Digital Storage Unit,DSU)中儲存。
  • Kodak DCS200(1992年上市,已停產):以Nikon N8008s為基礎所推出的DSLR,儲存資訊的媒介是內建於機身上的80MB硬碟。
  • Kodak DCS400系列(1995年3月上市,已停產):以Nikon N90傳統單眼相機為基礎所開發的DSLR,共有兩版,分別是2百萬畫素等級的DCS420與6.2百萬畫素等級的DCS460。
  • Kodak DCS500系列(DCS520於1998年1月上市,DCS560於同年8月上市,皆已停產):與Canon合作以Canon EOS-1N的機身為基礎所開發的DSLR,有2百萬畫素等級的DCS520與6.2百萬畫素的DCS560。除了Kodak版本外,Canon也有推出這兩款相機的雙生版本,命名為EOS D2000與D6000。
  • Kodak DCS300系列(DCS315於1998年6月上市,DCS330於1999年6月上市,已停產):一款以Nikon Pronea 6i傳統相機為基礎所開發的DSLR,其中DCS315使用1.3百萬畫素等級的CCD作為感光元件,焦長轉換比率為2.6x,DCS330則為3百萬畫素等級。
  • Kodak DCS600系列(DCS620於1999年1月上市,DCS660於1999年5月上市,DCS620x於2000年4月上市,皆已停產):以Nikon F5傳統單眼相機的機身為基礎所開發出的DSLR,其中包括2百萬畫素等級的DCS-620與6.2百萬畫素的DCS660,以及同為2百萬畫素等級但擁有超高感光值(ISO)模擬能力的DCS620x(ISO 400至4000,增強模式下可進一步強化到6400)。
  • Kodak DCS700系列(DCS760於2001年2月上市,DCS720x於2001年5月上市,皆已停產):以Nikon F5傳統單眼相機的機身為基礎所開發的DSLR,其中DCS760使用6.3百萬畫素等級的CCD為感光元件,焦長轉換率為1.3x,DCS720x則是使用2百萬畫素等級的CCD,焦長轉換率1.6x,強調的是高ISO值與連拍能力的運動攝影用途。
  • Kodak DCS Pro 系列(DCS Pro-14n於2002年8月上市,DCS Pro SLR/n於2004年1月上市,DCS Pro SLR/c於2004年3月上市,皆已停產):使用13.5百萬畫素等級全幅CMOS的專業用DSLR系列,其中DCS Pro-14n與DCS Pro SLR/n是以Nikon F80的機身作為開發基礎,DCS Pro SLR/c則是以Sigma SA9/SD9/SD10的機身為開發基礎,但使用Canon EF系列鏡頭接環。

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

日本兩家攝影相關專業廠--擁有多年攝影光學技術的美能達(Minolta)與擅長底片與感光技術的柯尼卡(Konica)在2003年8月合併,一同進軍數位攝影市場,推出多款評價優異的產品,向來以敢大膽嘗試新技術而著稱。然而,高額的技術投資與好評不見得代表高額的獲利,由於不堪長期虧損,柯尼卡美能達集團已於2006年1月時將旗下光學攝影部門出售給原本是合作夥伴的日本電子產品巨擘新力(Sony),雖然仍會持續合作參與相機產品的開發,但柯尼卡美能達已完全從攝影市場的經營中退出。

  • Minolta DiMAGE RD-3000(1999年9月,已停產):使用兩片1.5百萬等級CCD,利用影像貼合(Image Stitching)技術將獲得影像合二為一的2.7百萬畫素等級DSLR,使用符合Minolta V Mount規格的鏡頭。
  • Konica Minolta Dynax
7D(2004年8月,已停產):又稱為α-7 Digital(日本市場)或Maxxum 7D(北美市場),是全世界第一架使用感光元件防手震(該廠稱為Anti-Shake)設計的DSLR,使用6.1百萬畫素等級、APS-C尺碼CCD。
  • Konica Minolta Dynax 5D(2005年6月,已停產):又稱為αSweet Digital(日本市場)或Maxxum 5D(北美市場)。

間宮(Mamiya)

與一般傳統相機廠商大都是以135(35mm)底片規格為起點的發展方式不同,日本的間宮光學(Mamiya-OP)是擅長製造中片幅相機的專業廠商。雖然業內早已存在專門為了中片幅相機而開發的專用數位機背產品,但Mamiya在2005年底時推出的Mamiya ZD,仍然是有史以來第一款中片幅單眼數位相機產品。

  • Mamiya ZD(2005年12月上市):使用長48mm、寬36mm,5356畫素×4056畫素(共計2170萬畫素)大型CCD作為感光元件的中片幅DSLR,採用該廠自有的645AF接環(645AF Mount)系統之交換式鏡頭。焦長轉換比率為1.16倍。

尼康(Nikon)

  • Nikon E2/E2S(1995年上市,已停產):使用1.3百萬等級CCD的DSLR,其中E2s是可進行每秒3片幅連拍的高速機種。
  • Nikon E2N/E2Ns(1996年上市,已停產):E2/E2S系列的局部改良產品,其中E2Ns為高速專用機種。
  • Nikon E3/E3s(1998年上市,已停產):使用1.4百萬等級CCD的DSLR,其中E3s為高速專用機種。
  • Nikon D1(1999年6月上市,已停產):2.62百萬畫素等級的DSLR,是以Nikon自廠的F5與F100兩架傳統單眼相機之部分結構為基礎針對數位化需求所設計出,焦長轉換率為1.5x。
  • Nikon D1X(2001年1月上市,已停產)
  • Nikon D1H(2001年1月上市,已停產)
  • Nikon D100(2002年1月上市,已停產)
  • Nikon D2H(2003年6月上市,已停產)
  • Nikon D70(2003年12月上市,已停產)
  • Nikon D2X(2004年8月上市)
  • Nikon D2Hs(2005年1月上市)
  • Nikon D70s(2005年4月)
  • Nikon D50(2005年4月)
  • Nikon D200(2005年12月)

奧林巴斯(Olympus)

  • [4/3系統]創立公司之一,E系列數位單反,皆以對角線為4/3英吋的感測元件為主的系統。
  • Olympus E-1(2003年5月上市):世界上第一款搭載感測器超音波除塵元件(SSWF)的防塵防滴相機。
  • Olympus E-300(2004年8月上市)
  • Olympus E-500(2005年8月上市):E-300增加了五稜鏡的版本,並強調可用的高感光度。
  • Olympus E-330 (2006年1月上市):世界上第一款擁有電子式觀景窗,采用實時取景(原廠稱為Live View)的DSLR。Olympus在E-330的光學觀景窗內裝置了一個小型的CCD感應器,取得與觀景窗中看到一模一樣的影像但顯示在機背的LCD上。雙感測的方式,以較小的感測器,提供 A Mode 時,全時預覽 AF 拍攝。

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可選擇 B Mode 使用Live MOS感應器來取景,但無法使用 光學觀景窗,也無法 AF,但可以做 10X 的放大檢視。

松下電器(Panasonic)

原本僅從事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生產的Panasonic採用與Olympus合作的方式進入DSLR領域,因此與Olympus一樣採用的是與傳統底片相機完全不同的4/3系統。在鏡頭系統方面Panasonic採用德國萊卡的光學技術,這部份是與該公司ㄧ般消費相機雷同。

  • Panasonic Lumix DMC-L1(2006年,詳細日期不明):與Olympus E-330局部共通的衍生機種,也具有與E-330相同的電子觀景窗(Live View)機能。

賓得士(Pentax)

  • Pentax *ist D(2003年1月上市)
  • Pentax *ist DS(2004年8月上市)
  • Pentax *ist DL(2005年5月上市):Pentax的入門DSLR機種。將DS的五稜鏡,減量成五面鏡。
  • Pentax *ist DS2(2005年7月上市):將*ist DS的顯示器,增大至2.5英吋的小改款
  • Pentax *ist DL2(2006年1月上市):*ist DL的局部性能改良版本。

三星(Samsung)

韓國電子大廠三星原本是家重型機械、半導體與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公司,並已涉足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與照相手機市場一段時間,2005年10月時三星宣布與賓得士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投入DSLR的開發,並於2006年1月17日發表該公司第一架DSLR產品--Samsung GX-1S。與他們的消費型數位相機系統同樣,三星的DSLR主要是採用德國光學廠信乃達(Schneider-Kreuznach)的鏡頭系統。

  • Samsung GX-1S(2005年1月上市):實際上是Pentax *ist DS2之韓國雙生版,採用6百萬畫素CCD作為感光元件。
  • Samsung GX-1L(2006年2月上市):Pentax *ist DL2的雙生版本,為6百萬畫素等級的入門DSLR機種。

適馬(Sigma)

  • Sigma SD9(2002年1月上市)
  • Sigma SD10(2003年9月上市)

新力(Sony)

雖然Sony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數位攝影領域的大品牌,但卻從未真的涉足DSLR領域。2005年7月時Sony宣佈將與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達)攜手合作投入DSLR的開發銷售,並出乎意料之外地在2006年1月19日公開宣佈將直接接收合作Konica Minolta的攝影事業部門,以及包括α Mount鏡頭接環系統在內、相關的DSLR技術。Konica Minolta則於2006年3月31日正式結束攝影事業部門的營運(包括相機與底片的生產與銷售)。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he:DSLR it: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th:D-SLR